水乡婚嫁风俗

作者:甪直旅游发展公司
日期:2011-03-10
查看次数:7437 次

一 、婚嫁

 


(一)普遍婚俗


  定亲 旧时,男女婚嫁全凭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择偶,双方讲究“门当户对”,有“落雨勿爬高墩,攀亲不攀高亲”的谚语。有的孩提时就攀亲,所谓“青梅竹马”,有的在襁褓中定亲,俗称“摇篮亲”,更有甚者为“指腹亲”。而自由恋爱视为有悖伦理,遭人非议。男女双方不能自主。一般子女在十五六岁时,父母就央媒说亲,女方将女儿的生辰年月八字书写在红帖子上,谓之“庚帖”,由媒人送到男方,供在灶公神龛前,越日取下,连同男方儿子的年庚一并请算命先生“排八字”。如双方八字无所相克,男方即择定吉日,备好礼金、礼品(衣服、首饰等)由媒人送往女方,称“下聘”、“担小盘”。女方接受彩礼便算允诺,谓之“定亲”。是日,男方宴请媒人、亲朋。定亲后,男方另择吉日完婚,通知女方,称“落日脚”。男方要送金、银首饰、衣料、茶点和聘礼给女家,谓之行“大盘”。

 

  结婚迎娶 一般为三天,第一天“开厨”,也称“落桌”。男女双方要请至亲吃“落桌”夜饭。第二天为正日。由男方舅妈或婶婶辈女眷铺新床,二条席、二条被头对合放,称和合席和和合被,还要放二蒸糕,二盆糯米团子,二根秤,二根甘蔗,示 和和合合、甜甜蜜蜜,称心如意,勤勤俭俭,步步登高之意。富裕人家用花轿,农村多用棚船(下亲船)接新娘。一路鼓乐、鞭炮齐鸣。迎亲队伍到女家,女家茶水果点招待。女方将嫁妆全部搬至行嫁(妆)船,新娘则由自族兄长抱至迎亲船上。新娘在出嫁时要哭哭啼啼,称“哭出嫁”。船快至男家河滩时,男方有自族手提二只水桶,拿一根秤,到河滩提水,称“抢水”。女方嫁妆中必有子孙桶(马桶内放红蛋),以示吉利,早生贵子。靠岸后,由男方娘舅将新娘抱至客堂。在弦乐、爆竹声中举行婚礼,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,三拜夫妻(对拜),礼毕长辈给见面礼,然后踏米袋,移花烛、进洞房,谓之代代相传。在送入洞房的过程中,境域有拦花烛(通过戏闹给进入洞房制造障碍,拖长时间)的习俗。进入洞房后,新郎、新娘端坐床沿(男东女西),新郎挑去新娘头上方巾,夫妻同饮合卺酒,亲朋好友“闹新房”,尽情始散。有“嬉闹新房、三朝无老”之说。婚宴男方晚宴是正桌,女方中宴是正桌。第三日为“罢厨”,也称“拆棚”,新婚夫妇双双回娘家“省亲”,称“双回门”,但必须当日同归夫家,有“一月不空房”之说。

 

 


  旧时婚嫁习俗礼仪繁琐,且历代变异甚多。也视家庭情况而定,富有人家刻意铺张,婚宴大操大办,有“十六会饯”,普通人家,开厨日块肉等六样,正日也只“四盆六菜”,穷苦人家则更是一切从简。
  解放后,取消包办婚姻、卖买婚姻,男女双方自由恋爱,父母意见只是参考,介绍人只是自由恋爱“瓜熟蒂落”的一个摆设。婚礼从简。传统的婚嫁繁琐习俗渐淡化,唯子孙桶、铺床习俗仍沿。
  上世纪60年代一度盛行女家不收彩礼,举行集体婚礼,有的还兴旅行结婚。上世纪80年代中,开始讲究挑场,且互相攀比,女方陪嫁除“三机一响”(缝纫机、自行车、电风扇和收音机)外,又添三机(电视机、收录机、洗衣机)。男家新房里由木制的“36只脚“(大小9件四脚家具)发展到贴塑面家具系列,上有吊灯,下有地毯,还有沙发等。上世纪90年代末,女方嫁妆又增添摩托车、热水器、冰箱、VCD等,男方新房有红木家具(床、柜等)。进入21世纪后婚嫁的聘礼越来越大,嫁妆越来越高档,新房装璜越来越现代化。人情礼金越送越厚,婚宴越办越丰盛,排场越办越大,迎娶新娘的轿车成队,少则七、八辆,多则十几辆,摄录像、放焰火,场面空前。